耕桑有暇便耕麻,每到春來放杏花。恰過清明三月半,村莊兒女采新茶。這,便是一幅都勻茶農們春日采茶的田園之畫。
不來都勻,我不曾知曉都勻的春,是這么的娉婷裊娜,充斥著沁人心脾的芬芳。不來都勻,我不曾知曉都勻的茶,是這么的耐人尋味,演繹著香滿人間的篇章。不來都勻,我不曾知曉都勻的人,是這么的質樸善良,辛苦勞作還怡然自得。
春茶春茶,春與茶,在都勻這座城,總是糾纏不清的。正如西湖那聞名天下的雨后龍井,都勻的雨后毛尖,特別是清明前夕的雨后毛尖,才是佳品中的佳品。我曾有幸見過都勻的茶農們摘采這種雨后毛尖,現在回味起來,還是讓我心神搖曳。
那茶樹如同一片茂密的草叢一般,密密麻麻,摩肩接踵。剛下過一場小雨,雨滴還流連于茶尖之上,遲遲不肯離去,一顆顆的,晶瑩剔透,正如那鑲嵌在翡翠之上的明珠。這時候,一陣清風拂來,它們戀戀不舍的離開了,茶樹的沙沙聲和雨滴落地的滴答聲交融在一起,我仿佛聽見了春的聲音。而這時候,我才回過神來去觀察那青翠欲滴的新茶:毛尖茶的茶葉是對生的,頭頂著尖尖的嫩芽,新長出的茶,一般都有兩片兒葉子,葉子中間有邊框是翡翠色的長方形葉莖,搖曳生姿。而那剛冒出來的茶尖,卻如米粒兒一般大小,散發著淡綠色的光澤,湊前一嗅,便嗅到了春的吐息。
都勻人愛茶,已經把茶融入到了他們的生活當中去了。在都勻,茶,不僅僅是他們的一種產業,一種商品,更多時候,茶其實是一種文化。
“細細毛尖掛金鉤,都勻毛尖傳九洲。世人只知毛尖好,毛尖雖好茶農愁。”這是我在都勻聽到的當地的布依族同胞所傳唱的民謠。當一個地方的人民,把他們喜愛的事物抑或是制造的產品口耳相傳,演變成一曲民謠或者是一首詩歌的時候,就如同都勻毛尖在都勻人心中生根發芽的時候,它就已經從一件事物演變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都勻的茶文化就是由此而來。在都勻隨處可見充斥著都勻毛尖的新聞、廣告、商標、店鋪。而且都勻還舉辦了茶博會,茶交會,“最美茶仙子”選拔賽等等和都勻毛尖有關的社會、商業活動,而我正見證著這種文化的慢慢沉淀,慢慢發酵,漸漸地變得厚重而又充滿韻味。
“詩賦作畫,墨浸桃花,誰人知己對飲茶?花前月下,共話茶桑,不問天下不問她,淺吟繁華罷。”茶,自然是要飲的。不論是醉心其中或是附庸風雅,在都勻總是離不開飲茶。都勻毛尖早在明朝的時候即為貢茶,而都勻毛尖的精細又傳統的加工工藝也從那時候流傳至今,而今的都勻,大街小巷,隨處可見賣茶的商販,他們推著小車,抑或撐一把大傘,擺上三五張桌子,桌上擺上幾只杯子,杯中盛上不同品相的毛尖,有客上門,一聲吆喝,他們便會熱情的向你介紹自家的好茶。一注滾燙的山泉沖上,只見那翠綠的毛尖在杯中翻滾,繼而緩緩的舒展開來,如一個個含羞的少女在翩翩起舞,美不勝收!這時候,啐上一口,那甘甜的芬芳在一瞬間沖撞到你的味蕾,然后綻放與整個口舌之間,翩然欲仙......
從去年七月到現在,我來都勻工作,也快一年了。經歷了都勻這充滿茶香的春、清麗脫俗的夏、碩果累累的秋,還有去年那大雪封山,令人難忘的冬。這一整年的歲月更迭,讓我也慢慢的揭開了這座美麗的城市的神秘面紗。都勻的民風,是我走過的眾多城市中,最為質樸和友善的,這也許是因為他們世代相傳,喜愛飲茶的緣故吧?茶,讓人學會思考、茶,讓人心如止水、茶,養育了這一方淳樸的都勻人。
不羨黃金壘,不羨白玉杯,不羨朝人省,不羨暮人臺。千羨萬羨劍江水,曾向都勻城下來。都勻這座城,真的很美。而都勻的人們一如都勻的茶,簡單質樸而又不失芳華!
文/謝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