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年代》講述了中國共產黨是由怎樣的一群人創建的,他們的初心是什么,中國為什么要走社會主義道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何處是源起。該劇的敘事線貫穿1915年《青年雜志》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的全過程。以陳獨秀、李大釗等愛國救國人士為第一視角,更加真切的突出了一百年前被政府壓迫的人民的艱苦和當時受辱的舊中國,內有政府的不作為,外有日本侵略者的鐵蹄入侵,這時就體現出了陳獨秀等愛國人士在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的大義,也體現出了中國共產黨是在危難中凝聚而成的,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
劇中開頭直接就向我們展現了在日本留學的青年們得知袁世凱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條約后的憤怒與不甘。隨后陳獨秀等有志人士紛紛回國開始為革命事業獻出自己微薄的力量,開始探索救國道路,他們不畏艱難險阻,敢于追求真理,以自己的一腔熱血和理想抱負,積極投身于革命中,著實令人敬佩不已。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劇中印象最深刻的是陳延年與陳喬年一邊走向求知之路,一邊戴著腳鐐渾身是血邁向犧牲時的回眸一笑,我不禁潸然淚下。梁啟超先生寫道: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那個時代背景下的他們承擔起了救國的責任,少年人的肩上不只有清風明月,更有著家國大義。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他們有思想有覺悟有風骨,亦有著犧牲的勇氣,他們最早醒來,卻最先死去。
“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乘風破浪”。當一群年輕人站在長城上背誦著李大釗先生的《青春》時,我看到了他們干凈的眼睛,青春的熱血,也看到了螢火雖弱,但依然可以發光發熱。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對新時代青年提出的希望:“希望他們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擔負時代責任、勇于砥礪奮斗、練就過硬本領、錘煉品德修為,才能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負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我們唯有用自己的綿薄之力與國家需要同頻共振,才能真正彰顯青春價值。
滿屏正能量,一點一滴皆是歷史,正如該劇導演張永新的一句話“希望今天的人們可以了解那些舍棄小我擁抱大我的先驅,記住那一個個閃閃發光的名字,不忘今日幸福生活的來路。”無論走多遠,都不忘記來時路,讓我們銘記歷史,不忘時代的使命與賦予青年人的擔當,開創未來,用實際行動詮釋新五四精神,讓青春散發出最耀眼的光芒。
文/吳佳雯